
一
雨水补给
雨水补给河流迅速而集中,具有不连续性。河流流量过程线随着降雨量的增减而涨落,呈现锯齿形尖峰。我国大部分地区处在东亚季风区内,雨量的年内分配极不均匀,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,年际变化也大,因而河川径流的季节分配不均,各年水量很不稳定,丰枯变化比较悬殊。同时,由于降雨集中,冲刷地表,所以河流含沙量往往较大。
地中海气候区,降水集中在冬季,河流的汛期为冬季;热带雨林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,年降水较均匀,河流的径流量季节变化不大。
气候区补给时间径流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区、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(年雨)流量大,径流量季节变化不大 季风气候区当地夏季(夏雨)夏汛,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热带草原气候区当地夏季(湿季)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地中海气候区当地冬季(冬雨)冬汛,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展开剩余90%
二
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
径流流经地区,冬季往往严寒多雪;随着气温的回升,冬季以固态形式降落到流域表面上的积雪,第二年春季开始融化,补给河流。汛期多出现在春季或初夏。其补给水量的多少及其变化,与流域积雪量和气温变化有关。由于气温具有缓慢连续变化的特点,因而河流流量过程线的变化也比较稳定平缓。补给过程基本上是连续的。
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:春季气温回升——春汛——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小,季节变化较大。
积雪量大,气温回升慢,补给时间也可以延长到夏季。在昼夜温差大且积雪量大的地区,受气温的昼夜变化影响,河流水量也会有明显的昼夜变化。
如图中4月份的汛期
三
永久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
冰川补给河流水量的多少与变化,与流域内冰川、永久积雪贮量的大小和气温的高低变化密切相关。汛期发生在夏季,水量集中;枯水期出现在气温最低的冬季,水量很少,甚至断流。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比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小。
冰雪融水补给:夏季气温最高——夏汛(冬季气温在0℃以下,河流出现断流)——河流径流量小,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小,季节变化较大。
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的水文情势主要取决于流域内冰川、积雪的储量及分布,也取决于流域内气温的变化。
以高山冰雪消融补给的河流,年内变化较大,一般夏季气温高,冰雪融化量较大,河流流量大;冬季气温低,冰川融化量少,河流流量小,甚至断流。
以高山冰雪消融补给的河流,水量年际变化比较稳定,这是因为冰雪消融与气温关系密切,而这些地区气温年际变化很小。如下图
四
地下水补给
地下水是河流水量可靠而经常的补给来源。我国冬季降水稀少,河流在冬季几乎全靠地下水补给。我国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,水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比较稳定,流量过程线平稳。我国青藏高原上寒冻风化严重,岩石破碎,有利于融水渗入,同时还有大量冰积物和冰水沉积物分布,因而地下水丰富,河流可获得大量地下水补给。在西南广大喀斯特地区,暗河、明流交替出现,为特殊的地下水补给区。我国地下水补给比重最小的地区是浙闽沿海丘陵区、黄淮海平原和四川盆地,一般不到年径流量的10%。这是因为浙闽丘陵地区有大片的中生代流纹岩和花岗岩分布,不易透水;黄淮海平原河道浅,所获得地下水补给很少;四川盆地的地下水埋藏较深永宝网,河床尚未下切到主要含水层。
补给方向:1.看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相对水位高低,水位高者补给水位低者;2.潜水流向法(垂直于等潜水位线,从高处流向低处),指向河湖,即潜水补给河湖水,背向河湖,即河湖水补给潜水。
补给量:地下水补给地表量与地表水位负相关,即地表水位高,潜水补给少,地表水位低,潜水补给多。
承压水(或深层地下水)的补给:承压水的补给区,是地表水补给承压水(通过潜水形式);承压水的排泄区,是承压水补给地表水。
地下水补给——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,与河流有互补作用。地下水对河流的补给量的大小,取决于流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河流下切的深度。河流下切越深,切穿含水层越多,获得的地下水补给也越多。
五
湖泊水补给
有些河流发源于湖泊,有些湖泊汇集了上游的河水又转而补给下游的河流。沼泽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外流补给河流。湖沼水补给河流的水量大小和变化,取决于湖沼补给流域的来水量和湖沼的调节作用。一般地说,受湖沼补给的河流,水量变化比较均匀,流量过程线比较平缓,变幅小。湖泊水与河流水的关系:
1. 湖泊是河流的源头
2. 湖泊是河流的河口(归宿)
3. 湖泊对湖泊以下河段的削峰补枯作用:湖泊和沼泽对河流径流有明显的调节作用,削减洪峰量,滞后洪峰期;增大枯水位,延迟枯水期。因此由湖泊和沼泽补给的河流具有水量变化缓慢,变化幅度较小的特点。
4. 湖泊的冲水冲沙作用:雨季来临前冲水冲沙,以腾库扩容防洪。
5. 湖泊的蓄清排浑作用:汛后枯水期蓄满"清水",汛期来临前排出"浑水"(实际上是排沙),这种运用方式就叫做"蓄清排浑”。
六
高考真题
(2019 · 海南)锡林河是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条内流河。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,降水集中在6~8月,4月存在春汛,但伏汛不明显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。
(1)锡林河春汛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( )
A. 地下水 B. 大气降水
C. 冰川融水 D. 冰雪融水
(2)锡林河伏汛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夏季( )
A. 冻土融化,下渗量大
B. 生活用水量大
C. 植被繁茂,蒸腾量大
D. 生产用水量大
(3)该区域典型的自然景观是( )
A. 森林 B. 草原 C. 荒漠 D. 湿地
【答案】 1. D 2. D 3. B
【解析】
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补给水源,影响河流水量的主要因素,区域的典型植被等自然地理内容。
河流补给水源中,形成春汛的一般为积雪融水,形成夏汛的一般为降水或者高山冰雪融水。地下水补给是最稳定的,有些湖泊与河流之间存在相互补给,河流汛期,河流补给湖泊,河流枯水期,湖泊补给河流。
(1)地下水是常年补给且最稳定的补给形式,所以春汛补给水源不是地下水,故A错误。“降水集中在6~8月”,说明大气降水补给在夏季,故B错误。内蒙古为高原地形,冰川较少,故C错误。该地降水虽然集中在夏季,但因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,冬季也有一定的降雪,春季气温回升,冰雪融化,形成春汛,故正确答案为D。
(2)冻土融化始于春季,如果冻土融化对河流流量有影响,也应该是影响春汛,而不是伏汛,故A错误。生活用水量受季节变化的影响较小,故B错误。该地“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”,可见水分条件较差,植被不会特别繁茂,而且河流附近的植被蒸腾作用非常有限,不会导致“伏汛不明显”这样的结果。故C错误。该地主要为牧区,部分地区为种植业,夏季农业用水量较大,导致河流中的水被大量使用,因此D正确。
(3)该地“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”,可见为半干旱地区,典型植被为草原,故B正确。我国季风气候区的植被一般以森林为主,年降水量一般大于400毫米。年降水量小于200毫米的地区一般植被以荒漠为主。故AC错误。区域典型的自然景观一般为森林草原和荒漠,故D错误。
(2020 · 山东)奥赫里德湖和普雷斯帕湖位于巴尔干半岛,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,由岩性为石灰岩的加利契察山相隔(下图)。奥赫里德湖面积348km²,湖面海拔695m,平均深度144.8m,湖水透明度21.5m,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,渔产不甚丰富;普雷斯帕湖面积275km²,湖面海拔853m,平均深度18.7m,湖水透明度1.5~7.2m,透明度湖心最大、近岸较小,渔产颇丰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。
(1)奥赫里德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( )
A. 雨水 B. 河流水
C. 地下水 D. 冰雪融水
(2)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( )
A. 水温 B. 水深
C. 水量 D. 水质
【答案】 1. C 2. D
【解析】
(1)由图文信息可知,奥赫里德湖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,湖岸山地多可溶性石灰岩,喀斯特地貌发育,雨水下渗快,图中显示,没有明显河流注入奥赫里德湖,因此雨水和河流水直接补给湖泊较少,不是该湖的主要补给水源,A、B不符合题意;湖岸山地多可溶性石灰岩,喀斯特地貌发育,当地雨水大多转化为地下水,又因湖泊沿断层分布,地下水易沿断层出露,补给湖泊,地下水补给水源含沙量小,使得湖水透明度高,因此奥赫里德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地下水,C符合题意;该地区纬度较低,海拔较低,几乎没有终年积雪冰川,因此冰雪融水不是该湖的主要补给水源,D不符合题意。故选C。
(2)由图文信息可知,两湖的纬度和海拔相差不大永宝网,因此水温差异不大,故A错。奥赫里德湖面积更大,水深更深,水量更大,应该渔业资源更丰富,但实际渔产不如普雷斯帕湖丰富,因此水深和水量不是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原因,故BC错。影响渔业资源主要因素是饵料,奥赫里德湖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,水质好,营养盐类少,饵料不足,渔产不丰,故D对。故选D。
发布于:广东省美港通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